南京邮电大学

报刊:《南京邮电大学报》

版面新闻

  • “加邮行动”回母校 薪火相传同筑梦

    摘要:“加邮行动”回母校 薪火相传同筑梦———我校开展第四届“爱回母校,加邮行动”活动   为拓展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进一步加强南邮学子与中学母校老师和学弟学妹的交流,搭建南邮与高中母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深化南邮与高中学校的交流合作,招生就业处与校团委联合开展第四届“爱回母校,加邮行动”活动。  通过自愿组队方式,活动共组织 170支“加邮”团队,前往 20多个省份的 500多个中学开展活动。学校招生就业处对团队进行培训并发放相关材料,中学所在地招生宣传组负责对活动进行指导。各团队在活动后提交短视频、照片、实践报告等,招生就业处、校团委将对实践报告进行评比,对获得优秀的团队和先进个人进行评选,并发放证书。  各团队利用寒假时间返回中学母校,拜访高中班主任、任课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汇报自己在南京邮电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以感恩母校、助力高考、锻炼自我为宗旨,各团队结合所学专业特长和自身兴趣爱好,与学弟学妹分享大学生活,通过在中学校园内张贴南邮招生宣传海报、发放招生宣传资料等,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去向等信息,开展主题宣讲会,鼓励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我校。  回到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的三位同学,结合自己两年的高考经验,和学弟学妹们探讨了“如何做一名高考成功者”,分别从认清你自己、心理调节和自愿的合理填报这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了细致的阐述,帮助他们避免犯自己以前的错误,告诉他们自己高考的经验和心得。团队还找到曾经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现在的生活,谈到了大学与中学时代的差异。老师认真而亲切地劝告他们要多与各种层次的人交往,并要学会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回到母校曲阜师大附中的孔玉婷同学,和返校宣讲的其他高校学生自发组成返校团队展开宣讲活动。他们提前数天在学校走廊张贴海报,并在 qq群宣传南京邮电大学。宣讲时,她通过 PPT、视频、照片等方式,让学弟学妹们更加直观全面了解南邮的各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学习方法、志愿报考经验、个人大学生活。通过此次活动,她说,自己对南邮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提供的一流学习环境,都让自己更加庆幸当初选择来到南京邮电大学学习生活,也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学弟学妹能够认识南邮、了解南邮,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来到南邮,实现自己的梦想。  前往南京市雨花台高级中学的团队,看到了母校的变化,看到了学弟学妹们朝气蓬勃的面孔,看到了老师依旧亲切严厉的面容。他们说,这次宣讲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他们在前期的准备中进行筹划、研究,在和老师同学们的沟通中增强了交流表达的能力。在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那些对大学生活充满向往的高中生过程中,他们也增加了爱校意识和责任担当。  前往无锡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的三位同学,在这次实践中,通过资料收集、准备宣传材料、拜访老师、宣讲会等,对南邮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了解了学校越来越强大的实力和竞争力,为作为一名南邮学子而感到骄傲。实践中,他们学习到,要注意前期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合理的分工,懂得了沟通和协调才能使活动顺利地开展,懂得了宣传的重要性和宣传的方法,感悟了在宣讲中注意倾听与分享意见。

  •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4月4日,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组织师生党员参加了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主题新民俗活动———清明·寻访南京“文化先贤”。启动仪式上,社会与人口学院烽火诵读队朗诵了谢朓的《入朝曲》与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声声诵读中,仿佛穿越了历史长河与先贤进行对话。  (牛宇翔/文 马子鹏/摄)

  • 创新路上开满蔷薇花

    摘要:创新路上开满蔷薇花   加里宁曾说过:“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的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5级本科生惠子璇,就是这样一个有目标并愿意全力为之奋斗的幸福女孩。在校期间,她平均绩点在本专业名列前茅,曾荣获 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创新标兵”,2018年南京邮电大学年度人物(创新创业类),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四篇论文,获得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铜奖,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以优秀成绩结项。  参加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时,在主办方提供的几个参考的研究课题中,惠子璇和她的团队敏锐地选择了便利店课题。他们的研究课题是正大优鲜在南京的市场开拓战略,而正大优鲜并没有在南京开设实体店,这使团队不知从何下手。第一次研究方法的尝试失败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团队开始使用竞争对手分析方法———即将正大优鲜与南京已存在的便利店作对比,通过这种与竞争对手的相关问题分析完成市场开拓战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团队采取了层次分析法、观察访谈以及结构方程等创新型调研方法。因为不熟悉统计分析模型,惠子璇需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新的软件、新的模型等等,经常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从选题开始到数据收集分析,每一步都艰难向前。他们甚至被淘汰过,但因为团队成员之间的积极合作,他们的课题在复活赛中成功复活,最后在总决赛上,由于便利店课题的新颖性以及调研方法的恰当性以及先进性,团队成功拿到了一等奖。  在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中,惠子璇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学员,也总结了宝贵实用的经验。首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或兴趣点,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来选题;其次,要选择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过程中,要学习案例分析方法和数据分析软件SPSS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计划,遇到困难要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寻求解决办法,队友之间更是要多交流、多合作。她在寒暑假自学 Amos、Citespace等统计分析软件,使用文献计量工具探索“共享单车”与“社会协同网络”的紧密联系,成果形成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她研究《变革型领导与团队绩效》课题,期间阅读了近五年来的《哈佛商业评论》的所有案例文章,突破传统文科科研惯于使用SPSS软件写作的束缚,创新使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企业领导者风格的转变对团队绩效的影响,最终这一项目取得佳绩。  惠子璇将创新理念融会贯通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2017年暑假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柚子青年扶贫教育实践活动,前往偏远地区开展暑期支教。这次的活动将公益创新计划和暑假实践结合,成为惠子璇在创新路上新的实践。支教团队没有局限于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带领孩子们通过亲眼所见、亲手所做的方式提高认识。在没有配套教学仪器和科学设备的情况下,他们利用南邮学生的理工科专业背景,发挥特色专业的优势,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开设“科普微讲堂”“摄像机原理”“人想摄影的相关技巧”“胶片相机”等课程,一次次实验给孩子们带来别样的乐趣,拓宽着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通过惠子璇和伙伴们的努力,“互联网+”模式下的公益支教活动给求知的孩子们带去了创新思维的启蒙。  创新思维为惠子璇的学术科研之路洒下了无数的灵感,也为她参与创业创意活动带来了无尽的热情和希望。她曾多次参与创业比赛,在“公益创业”与“创意设计”方面均有收获。校外,她参加了“工商银行杯”创意金融设计大赛,获江苏赛区十佳点子;参与了代顿大学创意大赛,圆满完成项目演说。校内,她积极报名“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捧得省级铜奖、校一等奖等;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收获校级二等奖等。  惠子璇感谢三牌楼校区浓厚的知识氛围、循循善诱的老师和亲切友好的同学为她参加各种创新比赛提供帮助,让她可以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因此,她也努力回馈更多的人,创办了自己的公众号分享学习经验与学习心得。曾在剑桥大学交流学习的惠子璇还把出国留学确定为自己的目标,她表示出国后也会在公众号分享留学经历,给学弟学妹们提供留学咨询。  幸运不是与生俱来的,越努力越幸运,惠子璇身上阳光大气、自强不息的品质吸引了一群与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才能让她在这条创新路上走得更远。这条创新路上蔷薇满架,虽然有带刺的艰辛,但惠子璇把这些当作成长路上的礼物,迎难而上,笑对困难,她更乐意沉醉于蔷薇盛开的芬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生路漫漫,创新永远在路上。蔷薇花路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惠子璇成长的证明,也祝福她在创新路上走得更远,沐浴更多蔷薇的芬芳。

  • 赤诚学术心 追梦路不停

    摘要:赤诚学术心 追梦路不停   汪杰,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研究生期间发表4篇SCI光学顶级期刊论文,2篇EI论文,3篇发明专利,成功申请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2017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7年南京邮电大学优秀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一等奖学金、2017年一等奖学金获得者、南京邮电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学术科研类)获得者。  汪杰对科研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与毅力。从大学本科开始他便下定决心走科研方向,哪怕是第一次考研失败,加上遭遇意外导致大腿骨折,也没有打击他的信心。谈到这段迷茫期时,他坦言,骨折后在家休养的半年十分煎熬,一是准备了很长时间却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二是担心半年的卧床休息耽误学习。在此期间,他也考虑过是否要改变目标,进入公司选择高薪岗位。当时他的同学邀请他去一所不错的公司面试,几经犹豫后,汪杰答应了。然而在公交上,身体的不适引起他的反思: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最终他还是选择遵从本心,继续坚持考研之路。由于骨折,第二次考研时他是拄着双拐去参加初试和复试的,经历诸多波折后,汪杰最终成为了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一员。  在学习方面,汪杰始终认为基础知识非常重要。研一时因为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所选专业不同,他便查找了大量文献来补充基础知识。汪杰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学习能力较强,思维逻辑较清晰,性格也很适合做科研,“我喜欢安静地做做科研,我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汪杰谈到,科研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相反,他很享受探索新事物的过程。对他而言,有充足的时间和优良的设备来做实验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他的研究生生活基本是“三点一线”,每天周转于宿舍、图书馆和实验楼,其中以实验室为核心,宿舍对他来说只是睡觉的地方,甚至在周末,汪杰都很少出去玩,基本都是泡在实验室里。这种看起来单调的生活模式却是汪杰十分喜欢的。如果某天的实验做得很成功或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他还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作为校内交叉学科研究的实践者,在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已达到难以突破的瓶颈时,汪杰勇于跳出固有思维,进行跨专业合作,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其他学科的理论相结合。他曾尝试与研一的师弟们合作,将光学与生物传感相结合。由于在做生物传感实验之前必须对光器件进行化学表面处理并且该实验涉及到浓硫酸和浓硝酸以及食人鱼洗液等极危险的化学试剂,在没有相关化学实验经验的前提下,他们只能去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请教相关知识,然后小心翼翼地配制化学试剂,最终利用配置好的化学试剂完成对光器件的表面处理。  无独有偶,2018年3月,汪杰与北京大学博士合作了将光学与生物学结合的项目,该项目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光的传感来检测人体血液内的白细胞数目。对于没有生物实验经验的他来说,仅凭自己与本科生学弟来完成这个实验无疑是极大的挑战。在实验中,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便是没有被探测对象,于是他便自告奋勇地抽取了自己约50ml的血液,然后在北大博士的指导下提取血液中的白细胞。然而白细胞的实时检测也并非易事,由于实验中必须利用光实时检测白细胞数量,因此他们必须时刻关注实验过程。除此之外,因为生物分子只有短暂的活性,他们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做完实验,否则生物分子便会失去活性导致实验失败。该实验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中间没有间断过。“虽然我们只是在重复别人的实验,但是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也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感觉很有成就感。”谈到做完实验的心情,他说。  而他本人最感兴趣的交叉学科方向是光学与电学的结合。2017年11月,他与研二的师弟一同研究出了震动光纤传感器,该装置可将检测出的震动信号传感到光纤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其应用原理是由震动引起光变化,再由光变化引起电变化。该装置可用于检测铁路轨道安全,通过震动幅度来确定铁轨是否松动,装置的精确度越高,检测效率也越高。  作为研三的师兄,汪杰还经常带学弟学妹们做实验,教他们查找文献的方法,为他们总结考试重点。他认为与学弟学妹们接触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学弟学妹们能够学到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同时他们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也会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当选南京邮电大学年度人物在汪杰自己的意料之外,他将获奖归功于导师的帮助和实验室平台的支撑。他说自己非常幸运地在研究生期间遇到了万洪丹副教授。研一时,每晚10点到11点,万老师都会抽出一小时时间与汪杰讨论学术问题;当汪杰的论文初稿交到万老师那里时,她总会一丝不苟地修改或为汪杰指出问题所在,往往会从一稿改到二十稿。在发表论文时,每当遇到观点分歧时,万老师都会与汪杰认真地讨论(导师称其为“argue”),最后哪一方说服了对方,就按其想法修改。每当汪杰的实验遇到问题时,万老师总会第一时间帮助他解决,甚至有时还会帮忙请教相关方面的权威。无论是其开明的治学态度还是对汪杰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指导,都让汪杰受益匪浅。  说到科研所需的条件,汪杰认为最重要的是资金上的支持,学校优良的实验室器材设备和政府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他做实验的帮助很大。其次,学生自身的信念也很重要。只有真正投入的人才能有所收获。最后,一个成功的科研团队一定离不开一位优秀的引路人,导师在科研中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说到以后的规划,汪杰准备报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仍然偏向光电方向,他希望能够更深更细地研究本专业。对于学弟学妹们,汪杰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他认为无论什么专业,都要“以本为本”,专业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其次,要抓住课堂的时间,哪怕是短期内看起来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的课程也应该认真听讲,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与专业有关的学术报告和讲座都应该积极去听。另外思维逻辑也很重要,不能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课余时间可以自己多查找文献,阅读相关书籍。他强调:“创新这座金字塔要以博学为基。”

南京邮电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0995次访问,全刊已有4059484次访问